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冀云长镜头丨向海图强 看河北向蔚蓝的远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20:51:00    

今天是第20个中国航海日,

在“绿色航海 向新图强”的征程中,

中国航海成就令世界瞩目。

其中,东临渤海、内环京津的河北,

也在主动服务海洋强国建设,

向海发展、向海图强,

2024年,

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超8.6亿吨,

稳居全球沿海港口第二位;

河北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

首次超过14亿吨,位居全国前列;

2025年4月,

巨型货轮“合信”从黄骅港出发,

16天到达美国洛杉矶港,

成为目前中国北方地区

到美国西海岸最快海上通道……

轮船停泊在河北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满仓摄)

港口群扩能升级,

临港产业向新求质,

港产城融合发展,

河北沿海港口活力澎湃,

“蓝色”引擎新动能持续释放。

黄骅港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运输港,

2024年,黄骅港煤炭港区

完成煤炭下水量2.14亿吨,

连续6年位居“北煤南运”港口之首。

可是走在黄骅港码头,

却见不到什么粉尘。

2024年8月,

全国首个煤炭码头零碳试点项目

在黄骅港煤炭港区三期码头启动,

黄骅港成为全球首家

全流程智能作业的干散货港口、

全国首家作业现场全面无人作业的

智能化煤炭港口。

国能黄骅港务公司人员介绍,

煤炭装卸翻转过程中,

两侧有干雾抑尘系统介入

同步喷射水雾,

微米级的水雾颗粒将“捕捉”煤尘

使其一起沉降;

底层还有长效抑尘技术,

将煤炭外含水量精准控制到 7‰,

以杜绝扬尘发生。

这一技术是

完全自主研发的“中国方案”,

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

船舶停靠黄骅港煤炭码头装运煤炭。新华社发(傅新春摄)

煤炭大港几乎不见粉尘,

却到处能看到绿色。

临海立体绿色景观带

面积达170万平方米,

港区水域及绿化覆盖率达31.3%,

使港区的生态面貌焕然一新。

本来缺乏淡水的黄骅港,

靠什么滋养这么大面积的景观带?

这得益于它独特的水处理系统。

黄骅港通过煤污水回收利用、

雨污水处置、生态湖沉淀等关键技术,

循环利用雨水、污水、压舱水,

不仅支撑了生态景观,

还基本自给自足工业用水。

碧波万顷、巨轮穿梭的黄骅港。

绿色蝶变之后,

黄骅港向着多功能、综合性、

现代化大港华丽转身,

从单一煤炭港到综合物流门户,

黄骅港正在渤海湾畔

书写绿色港口新篇章。

紧邻秦皇岛山海关码头,

金风科技北方海上风电

产业基地项目一期正在加紧施工。

项目经理说,

项目建成后预期可实现年均产能2GW,

将成为我国北方区域

最大的海陆风光产业基地。 

在秦皇岛市1800兆瓦海上光伏示范试点项目建设现场,宇航起重08船正在进行海上光伏网架吊装作业。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 摄

落户唐山曹妃甸的首钢京唐钢铁公司

是国内首家临海靠港具有

国际先进水平的千万吨级大型钢铁企业。

公司负责人介绍,

借助临港靠海优势,

原料海上进、产品海上出,

极大缩短物流运距,

企业运输成本大幅降低。

轮船靠泊在河北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矿石码头卸载(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在河北沿海,

精品钢铁、高端装备、

绿色化工、生物医药、滨海旅游等

临港产业加快延链强链、提质增效。

唐山市沿海片区钢铁产业规模

占全市比重近1/2;

沧州市沿海片区绿色化工营业收入

占全市比重近一半;

秦皇岛汽车轮毂进出口集散基地等

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现。

《河北省加快建设临港产业强省

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

到2027年,河北将基本建成

世界领先的精品钢铁基地和具有

全球话语权的万亿级钢铁产业集群。

沿海地区石化产业规模

达到6000亿元,

形成一批全国一流企业及产业集群。

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

新能源与能源装备等产业,

争创国家级特色原料药基地,

打造全国知名新型功能材料基地、

全国重要海上风电产业装备制造基地。

从黄骅港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驶出,

经石家庄国际陆港中转集结后发往欧洲;

从保定发出的铁海联运集装箱班列

直达秦皇岛港后“集装箱不用落地”,

直装货轮运往韩国;

来自韩国仁川装有汽车、日用品的集装箱

自秦皇岛港进境,

经铁路运输至新疆霍尔果斯出境……

在河北,

“立足京津冀、面向东北亚、联通全世界”

“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

国际物流网络新通道正在加快构建。

石家庄国际陆港。新华社记者 尹栋逊 摄

近年来,河北深入华北

和西北地区广阔腹地,

建设100多个内陆无水港,

将“出海口”搬到内陆城市“家门口”。

石家庄海关的数据显示,

2024年,河北全省进出口总值

历史性突破6000亿元,

同比增长5.5%,

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连续八年保持增长。

石家庄国际陆港集装箱吊装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中欧班列年开行量

从起初的10余列激增至

2024年的800多列;

汽车出口值和出口量排在全国前列;

进出口规模跃上6000亿元台阶……

如今的燕赵大地

全方位对外开放活力澎湃,步履铿锵。

向海发展,向海图强。

拥有487公里海岸线的河北,

正在大力发展沿海经济,

加快建设陆海联动、产城融合的

临港产业强省,

按照规划,到2027年,

河北沿海地区生产总值

将突破2万亿元,

沿海经济崛起带

将成为环渤海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综合自《瞭望》、新华网、央视新闻、参考消息、澎湃新闻、河北新闻联播、冀时客户端等;图片来源:新华社、长城网·冀云、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等)

相关文章:

冀云长镜头丨向海图强 看河北向蔚蓝的远航07-11

【寿光】立足当“夏” 不负“暑”光 | 订单足 生产忙07-11

战浪奔腾,霸气纵横!陆军某旅两栖装甲分队开展海上编波训练07-11

临颍县供电公司:追寻红色印记 筑牢作风根基07-03

中国自由式小轮车联赛总决赛开赛06-21

京津冀一周观察 | 2030年十三陵主体陵寝开放;北京城轨开通JCB和美国运通卡06-18

打造协同发展的产业高地06-14

华东最大海上风电配套码头即将完工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