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江新区经济年度人物,重庆耐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骏宇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近年来,重庆聚力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强化工业“主引擎”作用,紧盯做大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更大力度抓项目、强企业、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向高而攀、向“新”而进。

作为一家已有百年传承的企业,耐德集团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如今,企业已逐步发展成为集关键设备设计制造、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工程总包、运营服务于一体,涵盖多个产业的综合型企业集团。
公司相继承担了国家863项目、重大专项、工业提振等国家和市级科技项目三十余项,拥有国家油料装备动员中心、国家级环境和节能装备企业技术中心。公司多年跻身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蝉联重庆市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业务布局涵盖国内、国际市场,主要产品出口增长迅猛。
“如何让传统行业焕发出新活力,如何更好地让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林骏宇接受采访时讲到。
掌握技术核心
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前景巨大
去年12月,重庆耐德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无损耗的液氢储存系统”的专利。专利摘要显示,该发明有效地避免了系统重氢气资源的浪费。
众所周知,在电力生产、加热、运输和工业过程等领域,氢气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能源,也可以用于燃料电池车辆的动力源。同时,氢气作为清洁能源,也具有环保、可循环使用、能量高、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而在“三纵”中的燃料电池领域,氢燃料关注度最高。

林骏宇谈道,从技术成熟度看,CNG和LNG的加注技术早已达到成熟的商用阶段。耐德能源的天然气加注设备连续20多年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在国内主要客户中市场份额持续领先。在天然气液化等深冷领域,耐德能源也已从技术上打破国外核心工艺垄断,掌握并实施百万方以上大型液化工厂项目。掌握大型化技术的同时,在小型撬装式液化工厂、移动式液化工厂技术上也走在行业前端。
林骏宇介绍,作为未来新能源发展的方向,企业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氢燃料的研发。
“目前来看,氢燃料电池的发展规模还远远不够,制约发展的主要还是氢燃料本身的特性,氢燃料的普及使用,则需要对制取、液化、储运、加注、计量等装备技术提出许多新要求。”林骏宇提到,如何攻克氢能制取、储运、加注、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才算是真正走到研发的前端。
在2006年左右,耐德集团参与了“863计划”—《加氢站关键技术及加氢系统》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研发项目。
其核心产品液驱式氢气压缩机、加氢机、加氢站成套设备、生物质制氢成套装备已实现国产替代,产品批量交付中石化、中石油、国电投等氢能应用领域头部企业,产品运行稳定,受到广泛好评。据悉,核心技术氢气高压比压缩、大流量快速加注、智能化控制策略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我们组织技术团队深入研究氢气液化工艺及储运,加强加氢站整体工艺包、加氢机等关键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林骏宇说,由耐德自主发明创造的“等温压缩机”技术为世界首创,此项技术解决了氢能源高压大流量加注过程中的世界难题。
目前,耐德能源作为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装备领域全产业链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拥有重庆市技术中心、重庆市工业设计中心以及车船用氢能加注系统与装备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
传承出新
环境装备产业屡创佳绩
如何让环境装备真正地服务于百姓生活,是企业不断追求摸索的方向。耐德集团不仅早早选择在清洁能源上布局,同时瞄准环境装备产业齐头并进,不断推出填补行业空白的创新产品,在国内相应领域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林骏宇于2022年加入耐德集团旗下的重庆耐德新明和工业有限公司,在他看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助力企业发展更高更远。
据悉,耐德新明和成立于2006年,是由耐德集团与日本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企业,专业生产市政环卫装备及车辆,获评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和中国驰名商标。

过去,大型垃圾中转站专有关键技术被外国垄断,耐德便开始通过自己摸索,凭借积累下来过硬的制造实力,不断突破创新,解决了诸多建设大型中转站关键技术,并逐步自主设计开发了垃圾渗滤液处理、餐饮垃圾处理、污泥干化焚烧处理等成套工艺以及各类市政环卫系列车辆。
林骏宇告诉记者,公司自主研发推出了超大型水平预压中转站,并在上海、重庆、南宁、杭州等地建设了一系列2000吨~3000吨级大型二次转运站。公司根据国内垃圾分类发展情况,又自主研发推出了垂直压缩站、水平和垂直压缩共站等成套技术,并在全国落地建设了近30座垂直站。不仅如此,公司还根据国内小型垃圾收集站常规采用移动箱(内置压缩机构,自重2吨多)进行垃圾运输的痛点问题,推出了分体式压缩工艺等系列产品,有效地降低了运输自重、提升了垃圾装载量、降低了运输成本。
目前,耐德研发的中大型垃圾转运站成套设备市场占有率领先。
林骏宇表示,由公司主导立式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及竖式垃圾集装箱等配套产品,通过对拉臂钩全新设计,采取全钢焊接而成的臂架结构,前端采用旋锁,后端采用滚轮+反钩轮的锁紧型式的立式拉臂钩,对电器自动化全新设计,新增设计PLC系统、上装总成、机械液压锁紧装置等主要性能件等技术,解决了钢丝断裂的重大安全风险,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减轻了人力疲劳操作。该产品在《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垂直式垃圾车领域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1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项。
如今,耐德新明和公司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已取得168项专利技术,成为国内知名的专业从事垃圾压缩中转站成套环卫装备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AI赋能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作为传统的制造型企业,近年来耐德集团积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AI)技术,在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化升级、智能化运维等方面实现快速转型。
耐德摩配配置了整套智能浇铸、转运、打磨机器人,建立了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了智能制造,产线效能翻番。耐德研制的智能垃圾中转站及转运系统、智能加气机、智慧油库系统、智能装卸机器人、智能水质分析仪等智能装备在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客户持续提升安全、效益等方面的价值。
集团以自主研发的COOLAND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为基础,打造了油气装备智能运维平台和环境装备运维平台,均被列入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专项项目,在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的同时,实现了装备制造业互联网+服务的产业升级,为集团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上游新闻记者 付迪西
相关文章:
武都:文旅向“新”点燃经济新引擎04-22
林骏宇:向“新”而进 全力推动环境和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04-22
服务业扩大开放 金融、医疗等多领域明确155项试点任务04-21
山东省国防动员指挥保障中心开展全省国动办系统机动通信拉练04-21
全省13地市260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超万个 2025年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举行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