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复旦大学韩伟力:稳定币创新急需监管,但面临诸多技术难点,包括匿名身份识别、资金流向追踪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08:05:00    

7月3日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办第3期复旦大学南土国际金融政策圆桌会,主题为“跨学科视野下的稳定币问题”。

复旦大学计算机与智能创新学院教授、数据安全与治理实验室主任韩伟力在会上指出,稳定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融合了加密货币的跨境流通效率与法定货币的价值稳定性,本质是法币的数字化映射符号,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全流程管理,发行量不受天然限制,区别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总量约束。

韩伟力表示,稳定币在当前市场形成法币质押型、加密资产质押型和算法调节型三类主流模式。法币质押型以USDT、USDC为代表,前者因资产透明度不足常受争议,后者遵循美国监管框架;加密资产质押型如MakerDAO的DAI,以ETH 等虚拟货币为抵押品,抵押率通常超过150%;算法调节型通过智能合约动态调整供需,但2022 年UST脱锚事件暴露了纯算法机制的脆弱性。

在监管方面,全球范围内,欧盟《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于 2024 年12月31日落地,美国《GENIUS法案》和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也相继推出,标志着稳定币从“野生”发展阶段进入“圈养”的合规时代。然而,稳定币监管仍面临诸多技术难点,包括区块链上匿名身份识别、资金流向追踪、交易合规性以及跨链跨国协调等问题。

展望未来,稳定币发展将呈现监管与创新协同、技术融合深化和市场格局重塑三大趋势。监管与创新协同方面,合规化将推动稳定币助力实体经济,在供应链金融、跨境贸易结算等领域发挥作用;技术融合深化体现在隐私计算、监管科技等技术与稳定币管理和经济的融合度不断提高;市场格局重塑方面,头部机构凭借技术与资本优势将主导市场,小型发行方面临较高合规成本。

以下为发言人实录(已经发言人审定):

稳定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其核心特征在于融合了加密货币的跨境流通效率与法定货币的价值稳定性。从技术本质看,稳定币并非货币本身,而是法币的数字化映射符号,其发行量不受天然限制(区别于比特币 2100 万枚的总量约束),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发行 - 流通 - 赎回”的全流程管理。

另外,稳定币具有法币的稳定性。稳定币主要的作用是作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以及价值储存。事实上在交易所里面,稳定币的利息蛮高的,有8%左右,超过了美元的储蓄价值。

稳定币的发展可追溯至2014年泰达币(USDT)的诞生,其初衷是解决区块链环境下法币与加密货币的交易壁垒。后面的稳定币开始利用抵押,有的是美元资产,有的是虚拟币,例如MakerDAO的DAI就是用虚拟资产做抵押的。

2022年的时候,UST出现了非常重大的“脱锚”事件。脱锚是指美元价值,一个UST原本对应的是一美元,但它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面,锚定价格从一美元变成0.05美元,导致了市场的信心崩盘。

最近,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推出了两部法案:一部是美国《GENIUS法案》、还有香港《稳定币条例》,引爆了大家的关注。之前,还有欧洲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法案),也对稳定币提出了一个设想。

有了监管,相当于给稳定币发“准生证”。以前都是“野生”的。这是相当于是“圈养”了。国家主权认可这件事情。主权认可稳定币的存在,这就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丰富想象。

当前市场形成三类主流模式:

法币质押型(如 USDT、USDC):以美元资产作为储备,1:1 锚定法币价值,其中 USDT 因资产透明度不足常受争议,而 USDC 遵循美国监管框架;

加密资产质押型(如 MakerDAO 的 DAI):以 ETH(以太坊) 等虚拟货币作为抵押品。通常以太币或者是加密资产做抵押的话,抵押率要高于150%。也就是一百五十块钱,可以铸造出一百块的稳定币。这是智能合约可以设置的。

算法调节型:通过智能合约动态调整供需(铸造 / 燃烧机制),一个符号对应着一美元,如果这个符号对应的是0.99美元的时候。我就从这个符号集抽离一部分。那么它供应量缩小了,利用供需调节,我把价格拉上去。如果它超过了一美元,比如说1.01美元了,那我就扩大供应量,就把它降下去。中间利用套利机制,就可以确保它可以既有供应,又有抽离。但 2022 年 UST脱锚事件暴露了纯算法机制的脆弱性。因为它碰到了既无法铸造也无法注销的场景。当它价格下降的时候,它没法注销。当时要注销的话,取决于另外一条链的价格。两边价格同步下降,形成了“死亡螺旋”。

如何把稳定币映射到区块链上?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因为大家平时看到的都是一个符号。

以ETH(以太坊)加密货币抵押型的稳定币变成了USDT为例。

首先,有人在智能合约里面,存入一个ETH。比如放入ETH。ETH首先要评估价格。到底是美元还是港币,这个时候就是中心化的过程。计算完毕之后,有一个权利——“铸造”一部分USDT的内容。它铸造出来之后,账户里就有这个USDT,可以进入流通。在交易所里,稳定币去可以比特币、可以买以太币、或者Solana币。交易所的虚拟币交易是一个Pair,这个Pair不是以美元计价,而是以稳定币计价。

通常以太币或者是加密资产做抵押的话,它的抵押率要高于150%。也就是一百五十块钱,可以铸造出一百块的稳定币。这是智能合约可以设置的。

最后假设,我不想持有USDT了,我想赎回我的以太币。怎么办呢?可以根据合约。也是在合约里面,来做这件事情。

该机制存在多重风险点:储备风险、算法失灵、清算风险、监管不明确。

跨境支付,因为从区块链或者虚拟货币的出现。一开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供应链金融。什么意思?可以说假设我有非常大的货物存在的链主或者盟主,我可能不需要用法币来支撑我的货物流通。我用我在供应链上的信任发行稳定币,来支撑我的货物流通。做这个货物流通,这对一个商品帝国来说,如果我再加金融工具。那这是非常非常Powerful的一件事情。相当于脱离了现在的主权范围。这可能是很值得考虑的问题。

稳定币治理与监管框架总结。

欧盟去年2024年12月31日,落地生成的一个法案MiCA(《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它对虚拟币、加密资产、稳定币,都有一个定义。另外就是美国《GENIUS法案》和香港《稳定币条例》,从科技和经济角度来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现在超越了欧洲各个国家。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关注它的主要原因。

稳定币监管技术难点。

第一,在区块链上身份识别是个难点。身份ID是匿名的。受技术和管理的保护。

第二,资金可视性。原先开始,比特币推出是以现金的形式。它的目是如何在电子世界实现现金的功能?所以它的帐本模式和后续提出的以太币,是很不一样的。

第三,交易合规性、跨链/跨国问题、智能合约托管。同样,因为现金的话,对身份识别和交易可持续性,都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包括交易的合规性,注意:在中国境内进行加密资产的交易是不合法的。智能合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最后来展望下。

监管与创新协同:从稳定币角度,给加密资产非常大的一个机会。它可能会帮助到实体经济。如何帮助是核心的问题:包括供应链形式、资金流通、及其跨国交易;

技术融合深化:技术与管理和经济的融合度,越来越高;

市场格局重塑:头部机构(如 Circle、京东)凭借技术与资本优势主导市场,小型发行方面临较高合规成本。(方周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复旦大学韩伟力:稳定币创新急需监管,但面临诸多技术难点,包括匿名身份识别、资金流向追踪等07-12

总产量近3000亿斤 今年我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07-11

前无古人,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老黄下一站:北京07-10

港股,突发!两大“超巨”杀疯,发生了什么?07-10

原油短线拉升07-08

贵金属周一全线走低06-30

黎凌:打破壁垒 创新兴旅06-23

浙江龙盛:拟以6.97亿美元购买德司达37.57%股份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