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13项举措助力中小微企业以“信”换“贷”
持续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推进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近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若干措施》,部署13项重点工作,持续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推进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以信用信息为基础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中小微企业以“信”换“贷”。
《若干措施》明确,将青岛市企业融资服务统一平台“青融通”作为向金融机构集中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服务的“唯一出口”,原则上不再新建、保留其他地方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浪费。
2023年11月,青岛在全国率先完成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通过“青融通”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截至今年2月,“青融通”平台通过企业数据画像增信,累计助力8046家企业获得贷款1619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超六成。
据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出台的《若干措施》,既落实了国家和山东省对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的相关要求,也创新推出了建好行业特色专区和区域专版、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应用平台、扩大联合建模应用、开展惠企金融业务、推动融资政策全流程线上办理、培育信用服务市场等6项举措,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质效。
根据《若干措施》,在加强融资信用服务统一平台建设方面,青岛将明确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渠道,强化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市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总枢纽”功能,统一归集各类信用信息;推动平台与市惠企政策发布兑现平台、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涉企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开展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现企业融资服务“一网通办”,金融机构数据服务“一键接入”,融资服务成效“一口查询”;支持各行政区域和行业主管部门在平台设置专版和特色专区,支持绿色低碳等领域、上合示范区等特色功能区打造专区应用典型。
在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力度方面,青岛将持续拓展数据归集共享范围,依法依规加大数据物理归集力度;提升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质效,以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业务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市级金融主题数据库,建立信息分级分类管理和使用制度;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和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完善平台对接、机构入驻等管理规范和标准体系,提升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处置能力。
在深化信用数据价值开发应用方面,青岛将完善信息查询服务,按照公益性原则,依法依规向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推送、信息查询、信用报告查询等服务,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应用平台,提升平台与金融机构的黏合度;扩大联合建模应用,支持平台与金融机构建立信用信息归集加工联合实验室,通过“数据不出域”等方式加强敏感数据开发应用,提升金融授信联合建模水平,并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平台数据训练本地化金融产品模型。
在拓展提升平台综合服务功能方面,青岛将深化信用融资产品开发,围绕重点产业建设,支持平台与“链主”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平台企业等深度合作,研发与产业布局相匹配的专属融资产品,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平台开发全流程线上贷款产品;创新融资服务模式,建立银行机构、政府、融资担保机构等多方合作机制,形成信贷担保闭环;推动融资政策全流程线上办理,建立健全“政策找人”机制,推动贴息贴费、补贴奖励、风险补偿等财政金融便民惠企政策依托平台数据实现全线上办理;推动信用服务市场发展,深度挖掘信用信息价值,加大信用画像、信用评价、决策解决方案等征信产品的研发力度,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的征信产品和服务。
在保障措施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将探索建立市场化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对通过平台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融资的金融机构给予适当激励。(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相关文章:
14条措施出台!黑龙江持续优化自然资源领域营商环境04-11
民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管服务再升级 助力企业高效“搬家”04-11
凝心聚力 实干笃行丨加速产业链转型升级 各地布局“出招”04-11
新民快评丨让真实和诚信站牢“C位”04-11
三个90后创办人工智能企业,实现行业领跑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