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4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胡盼盼 通讯员 吴远帆 袁静)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紫云英翻压入泥成绿肥后,每亩田可减少10%以上的化肥用量,稻谷增产20%左右。”近日,益阳市桃江县沾溪镇洋泉湾村农夫良知合作社的农田里,600亩连片的紫云英竞相绽放。合作社负责人王灿荷说,紫云英种子由政府免费发放,已经连续种了六七年。

(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镇江寨村,稻田里紫云英盛开,村民驾驶小型耕田机在翻耕。李尚引 摄)
一年红花草,三年泥脚好。全国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聂军介绍,紫云英,又叫做“红花草”,是湖南历史上种植最为广泛的绿肥作物。种植紫云英可以让土壤变得疏松肥沃,连续种上两三年,土壤肥力和适耕性会得到显著提升。此外,苕子、肥田萝卜、肥田油菜、蚕豌豆也是我省重要的绿肥。
近年来,湖南高度重视恢复绿肥生产工作。每年制定《全省绿肥生产指导意见》,将绿肥生产纳入化肥减量工作考核内容。2024年,省市县三级合计投入1.2亿元用于绿肥生产。通过财政补贴、技术推广和示范创建,湖南省绿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24年全省绿肥种植面积达到640万亩。下一步,湖南将深入推进绿肥生产与农业绿色发展有机结合,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同时,拓展绿肥作物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如结合小杂粮、蜂蜜、食品加工等产业,实现“一田多用、一季多收”,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增加农民收入。
相关文章:
在烟火日常中领悟人生 肖凌之《人生当有》读者见面会长沙举行04-12
凝心聚力 实干笃行丨加速产业链转型升级 各地布局“出招”04-11
湖南妹子全网寻师学非遗,“想更准确地普及传统文化”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