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看病要跑300多公里,现在家门口就有省城专家!”日前,黔西南州类风湿性血管炎患者刘阿姨卷起衣袖,变形的手指见证了她30多年求医的艰辛。如今,在黔西南州中医医院风湿免疫科,她的病情得到控制,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这一转变,源于贵州加速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派驻专家、黔西南州中医医院风湿免疫科执行主任安阳(右)为刘阿姨详细讲解治疗方案
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推动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促进地区医疗发展均衡,打造区域内优质医疗服务、医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高地,降低区域内重点病种外转率的有效举措。
从“追着专家跑”到“专家驻家门”,贵州通过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2022年以来,全省建成6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其中黔西南州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由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当地中医院深度合作。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派驻专家、黔西南州中医医院风湿免疫科执行主任安阳(右三)进行教学查房
针对黔西南州中医医院常见疾病和薄弱环节,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选派了肺病科、心病科、内分泌科、风湿病科等知名专家常驻,通过在医疗技术、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同质化管理、一体化发展。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派驻专家、黔西南州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执行院长张礼宪(左)为病人做超声检查
“这是医院发展的重大机遇!”黔西南州中医医院副院长刘继生感慨。短短两年间,医院实现SCI论文零突破,引进39项新技术,填补了州内多项中西医结合诊疗空白。三、四级手术量增长15.15%,门急诊量提升19.32%。“过去患者往外跑,如今高难度手术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刘继生说。
这场医疗变革的“引擎”,是省级医疗资源的“品牌、技术、科研、管理”全方位平移。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将优质资源注入黔西南,帮助当地打造医疗新高地。黔西南州卫健局副局长张杰表示:“合作的深入按下了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快进键’,让百姓真切感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在扎根。”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派驻专家、黔西南州中医医院护理部执行主任李治兰(右)给护理人员讲解肩颈部刮痧治疗技术要点
成效背后,是贵州深化医改的坚定步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不仅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更通过医教研协同发展、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目前,6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正积极对接省外高水平医院,计划引入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医疗骨干人才,全力提升我省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家林
编辑/李冰
二审/金艾
三审/李缨
相关文章:
茅台官宣:张艺兴正式成为茅台文旅代言人05-07
贵州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跑出“加速度”05-07
贵州发生游船侧翻事故,约70人落水,已搜救50余人05-04
人工智能+超声技术为基层医疗赋能05-02
苏州工业园区各大公共场所五一开放指南→04-29
贵州华锦铝业取得氧化铝生产立式过滤机水蒸气回收装置专利,能回收水蒸汽中热量和蒸汽中的水份04-29
美军空袭也门拘留中心已致68人死亡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