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在韩国的一些城市,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习惯于手握中国奶茶,品尝中国火锅。中国的智能手机、电视机等商品也纷纷前来同韩国本土品牌同场竞技。韩国经济新闻网5月6日报道称,中国智能家电企业凭借超高性价比的产品加快在韩国市场扩张的步伐。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品牌今年也集体在韩国市场展开攻势。“中国制造”正在韩国市场崛起。
中式风潮带动奶茶与“麻辣”需求
《环球时报》驻韩国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中国特色饮食在韩国影响力不断增加。除了传统的中餐厅,麻辣烫、糖葫芦、羊肉串、火锅特色饮食的店铺数量增加明显。韩国年轻人对中式餐饮接受程度的提升,令越来越多的特色中餐需求在过去几年内释放出来。在记者所住小区周围,就陆续开设了不少麻辣烫店铺和羊肉串店铺。
中国的餐饮连锁品牌也在韩国加速推广,其中火锅最受欢迎。记者每次请韩国朋友到中国火锅连锁店吃饭都需要提前几天预订位置,现场的川剧变脸等节目视频更是被韩国人争相发到社交媒体平台。中国火锅连锁品牌“海底捞”在首尔的繁华地区设有许多分店。数据显示,“海底捞”2020年在韩国销售额约为139亿韩元(1000韩元约合5元人民币),到2024年已激增到781亿韩元。同期,营业利润也达到了110亿韩元。如此高额的营业额仅由9家门店实现,在韩国的餐饮界成绩可谓亮眼。
同样在韩国年轻人中火起来的还有奶茶等特色饮品。中国奶茶品牌“蜜雪冰城”因其高性价比一经登陆便受到了不少韩国人的欢迎。有韩国朋友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一杯奶茶只卖1200韩元,还不到韩国本土同品类奶茶饮品售价的1/3。听说中国还有很多奶茶品牌,我非常期待在韩国也能品尝到。”
据韩国业界4月27日消息,中国奶茶品牌“霸王茶姬”近日在社交媒体平台照片墙(Instagram)上开设首个韩国官方账号,筹备进军韩国市场。报道称,霸王茶姬目前在全球运营超过6000家门店。凭借特色店面设计、富有美感的包装和面向新世代的社交媒体营销吸引不少年轻消费者。韩国业界认为,随着韩国高端茶饮市场的增长,中国品牌有可能迅速占领韩国奶茶市场。
中国特色餐饮的流行也影响了韩国饮食消费的“风向”,不少韩国餐饮品牌效仿中国小吃口味,推出新的特色产品。以年轻人最爱的麻辣烫为例,韩国食品公司相继推出“麻辣”系列产品。例如奥多吉食品集团推出“麻辣方便面”品牌,以及“麻辣汤面”和“麻辣香锅”等“麻辣”系列产品。中国火锅连锁店也成功将火锅餐饮文化在韩国食客心中打下烙印。以麻辣味为卖点的汤锅料理、自助调料吧等产品的流行为韩国消费者带来了新鲜感,并通过社交媒体的营销获得广泛关注。
智能家电与电商平台助推“中国制造”
“在消费电子和家电领域,中国品牌悄然成为韩国人的日常必需品。”韩国《中央日报》称,2016年的一项消费者调查显示,61%的消费者购买过“5万韩元以下”的中国产品,其中以充电宝最为常见。到了2024年,中国产品的科技含量直线上升。中国家用智能清洁机器人公司石头科技的机器人吸尘器在韩国电商平台上获得的评价远高于三星或LG产品,进入韩国市场以来长期保持市场第一的位置。近十年间,中国家电产品在韩国消费者心中的形象经历大幅改观。在2025年,中国品牌的机器人吸尘器、智能电视机和空调等产品凭借与韩国品牌相当的性能和更具优势的价格正在深刻影响韩国消费电子市场。
如今,中国智能家电渐渐成为韩国人逢年过节时送礼的首选品牌。其中,售价47470韩元的按摩枪和29890韩元的颈部按摩器在馈送长辈的礼物中颇具人气。此外,受到韩国消费者欢迎的还有中国品牌的空气净化器,其价格仅为韩国产品的一半,却附带有同等规格的智能化功能。在中国品牌越来越强的产品力面前,近几年韩国人对中国产品固有的认知正在改变。
据韩国《亚洲日报》5月2日报道,在中国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推动下,中国电视机品牌正加速拓展韩国市场。2024年上半年,有中国电视机品牌选择和韩国品牌同日发布新品,这一对标战略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报道称,相比韩国产品,中国品牌不仅拥有高性价比的产品,还凭借创新技术持续扩大市场影响力。以65英寸电视为例,中国品牌的售价仅为韩国同尺寸电视机的50%。在85英寸、75英寸机型对比中,中国品牌的价格优势也十分明显。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浪潮兴起,中国品牌率先推出搭载AI绘画大模型的艺术电视机,用户输入关键词即可生成定制画作,关机状态仍可展示多元艺术风格,显示出中国企业的技术追赶速度。面对中企的攻势,韩国企业也试图通过AI功能实现产品差异化,但在性价比与技术创新速度方面面临中国品牌较大竞争压力。
作为三星和LG手机的“大本营”,在韩国,中国智能手机开始收获一批本土粉丝。有韩国网民发帖称,他将自己的第二款智能手机选定为中国品牌的智能机,在充分体验了它的性能后,该网民认为,这款产品的黄色外观视觉效果令人印象深刻,其整体性能表现也非常优秀,大多数游戏都能流畅运行,而且并没有想象中的发热问题。
伴随中国家电产品在韩国的流行,中国电商也在加速推动韩国人倾心“中国制造”。今年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消费者2024年在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订单总额同比大增85%,达到约211亿元人民币。韩国消费者分别在阿里“全球速卖通”和Temu支付3.6897万亿韩元和6002亿韩元。
据韩联社4月24日报道,有行业消息显示,中国电商企业京东或进军韩国市场。据韩国流通及物流业界的消息,京东物流近期已在韩国仁川和利川设立自有物流中心并开始运营。这两座物流中心将代理包括韩国在内的全球卖家的物流业务。报道称,虽然此前有中国中小物流公司为阿里“速卖通”、Temu等中国电商在韩国的物流代理业务,但像京东物流这样计划直接在韩国建立并运营自有物流中心尚属首次。
“蔚小理”在韩迎来关键时刻
在中国科技产品近年来加速登陆韩国市场的同时,电动汽车也在迅速扩大影响。今年年初,比亚迪乘用车业务在韩国的战略及车型发布计划陆续公布。根据规划,2025年内,比亚迪乘用车将在韩国市场陆续引入3款车型,计划年内在韩国市场销售1万辆。继比亚迪之后,小米、极氪等其他中国造车品牌接连公布入韩计划,引发韩国本土汽车产业高度关注。
《亚洲日报》近日报道称,据业界消息,被称为“蔚小理”的中国新能源造车企业蔚来、小鹏和理想将2025年定为在韩国市场扩张的关键一年,其中蔚来正推进电池更换设施在韩落地,小鹏计划年内完成整车认证并于2026年一季度在韩国市场启动交付,理想凭借增程式电动技术瞄准韩国混合动力市场。此外,极氪已完成韩国法人设立,小米以年内入韩为目标加速筹备。
报道称,虽然这些中国电动汽车品牌目前在韩国知名度有限,但凭借成熟的技术、多样化的产品和价格竞争优势,一些品牌已经在欧洲等市场被视作“中国版的特斯拉”。报道还援引行业数据显示,中国电动汽车品牌依托政府政策支持及AI、电池等核心技术,正在全球市场形成结构性优势。
韩国业界分析认为,尽管韩国有现代汽车集团等企业本土作战,也有特斯拉参与竞争,但面对中国车企的“登陆”,市场对智能技术的高接受度使各方将在韩国市场展开激烈竞争。电动汽车领域不仅需要技术实力,品牌信任度与安全口碑同样关键。
有韩国进口车行业人士表示,中国品牌能否成功突破韩国品牌的“本土防线”,将取决于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和长期品牌沉淀。当前韩国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较低,随着中国品牌集体涌入,这场技术、价格与品牌的多维度竞争或将重塑行业格局。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派、特约记者 莽九晨 张露丹 环球时报记者 任伊然 丁洁芸】
相关文章:
成交金额7033万元!“五一”假期新余楼市“成绩单”出炉05-08
从餐饮到电动汽车,中国品牌收获韩国粉丝05-08
纵情歌唱,有着英雄血脉的伟大人民!——《黄河大合唱》与《神圣的战争》跨越时空的交响05-08
太重履带起重机“圈粉”韩国市场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