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是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与“顶梁柱”,是观察中国经济新动能的“指南针”与“风向标”。
从2022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到2023年和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个中央会议都对支持经济大省勇挑大梁作出部署。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把握好四个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这为经济大省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指明方向。

△王立平

△南存辉

△金李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2024年,广东、江苏、浙江等GDP排名前十省份,以占全国近两成的面积,贡献全国超六成的GDP,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作为经济大省,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应该如何挑起大梁?如何在“中国答卷”上展现经济大省的作为与担当?听听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南京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王立平;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怎么说。
》》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记者:当前正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经济大省需要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今年全国两会更是将其作为重中之重,应如何理解“经济大省挑大梁”?
王立平:“经济大省挑大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经济大省的重大责任和殷切厚望,既有着眼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应对百年变局下各种风险挑战的长远考虑,也是经济大省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应有担当和内在必然。从经济规模看,江苏等GDP排名前十省份贡献全国超六成的GDP;从经济增速看,去年这十省份有7个跑赢全国5%的平均增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挑大梁”责无旁贷。
金李:从经济结构看,经济大省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凭借庞大的经济体量、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资源聚集能力,成为推动全局发展的关键。它们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并像“辐射源”一样,将技术、资金、人才等扩散到周边地区,形成以中心城市带动的良性循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种模式符合市场规律,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区域发展看,特定阶段集中资源培育重点区域,待其完成产业升级和技术积累后,再通过技术扩散和产业转移带动后发地区,这是缩小区域差距的有效路径。经济大省率先转型形成的“创新高地”,为全国发展提供了动力。
南存辉:经济大省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引领创新转型、辐射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会议多次对“经济大省挑大梁”提出明确要求,既是国家对区域发展格局的顶层设计,也是经济大省实现自身跃升的历史机遇。新时代新征程,经济大省不仅要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更需在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上先行先试,为国家战略提供经验样本。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始终将“挑大梁”的责任转化为“地瓜经济”的实践,浙商企业也要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勇挑重担,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注入强劲力量。
》》增强韧性稳住经济大盘 为筑牢确定性探索路径
记者: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重要时期,中国经济体量更大、形势更复杂,此时强调“经济大省挑大梁”有何现实意义?
金李: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转型进入深水区,经济大省作为“稳定器”的作用愈发关键。它们既要通过自身产业韧性稳住经济大盘,又要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探索可复制的转型路径,本质上是在不确定中筑牢确定性基础。从发展阶段规律来看,经济大省承担着双重使命:既要通过技术突破和效率提升打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天花板”,又要通过财政统筹、产业联动等机制,把发展成果转化为区域协调的推动力,在“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从治理创新的维度看,政策设计正在向“精准化”升级。给经济大省更多改革自主权,既是用差异化政策激发地方活力,也是通过“先行先试”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积累经验,本质上是对“全国一盘棋”和“地方能动性”关系的优化重构。
王立平:经济大省是全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直接关系着全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盘,作用不可替代。当前,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大省挑大梁”,不仅意味着责任,也蕴含着机遇。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挑起大梁也是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争取战略主动、创造良好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江苏落实好“挑大梁”政治责任要把握好四个着力点,为江苏以及南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南京市政协将主动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发挥比较优势,以产业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挖掘消费新潜能的路径研究”等重点协商议题,深调研、建真言、谋良策,努力为产业发展添动力增后劲、为创新转化建通道引资源、为经营主体解难题优服务、为城市治理多协商聚合力。
南存辉: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突破正加速重构全球产业链,浙商企业应积极围绕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等前沿领域构建数字化底座,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同时深化产学研协同,主动参与全球创新网络,抢占新质生产力的制高点。
》》科学把握改革着力点 全面提升创新体系效能
记者:近日,多个经济大省召开会议传达全国两会精神。经济大省应如何把握战略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金李:一方面,经济大省要继续强化内生动力。创新生态的构建本质上是对知识生产与价值转化规律的顺应,通过打通“基础研究—应用转化—产业化”链条,弥补科学发现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断层。这一过程中,需要让市场真正成为资源配置的“指挥棒”,激发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形成可持续的自我强化机制。另一方面,经济大省要促进区域协同,通过制度设计将经济外部性内部化。对于功能互补的都市圈建设则需突破传统行政区划的约束,转向以产业链分工和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系统竞合。这种协同不是简单的资源输送,而是通过优化空间经济组织结构,释放区域比较优势的乘数效应。
王立平:江苏是经济、科技、教育大省,南京是全国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对南京而言,重要的标志性改革就是推动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在实践中找准突破口和发力点,既要解决各个领域的重点难点,又要消除三者之间的痛点堵点,以三者有序衔接、良性循环,驱动形成面向未来的创新型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要深刻把握一体改革的内在要求,强化系统观念,把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作为关键支撑,把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重要举措,把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要在一体改革中彰显政协作为,通过开展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宣传引导、搭建平台、团结联谊等工作,助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切实把南京的科教人才比较优势转化为强劲发展态势。
南存辉:面对全球化、数字化与绿色化的浪潮,浙江作为经济大省一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升级创新生态,推动“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可持续创新生态;进一步深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行“无感智办”政务服务,强化政府首购和应用场景支持力度,培育新生代,先富促共富;深化“走出去”政策配套和构建高能级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出海提供专项支持,助力加快迈向世界一流企业。作为新生代浙商代表之一的正泰集团,将以更大力度打造新质生产力,加强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和前沿科技融合,不断培育具备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属性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深入推进全球区域化、本土化战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找准定位、持续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江迪 鲍蔓华 孙琳
文字编辑:孙琳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李木元
相关文章:
意识是怎么来的?专家尝试一图破解04-04
湘鄂渝黔毗邻地区如何进一步推进合作发展?这个会进行了探讨04-03
对标思齐 取经问道 洽谈合作04-03
江苏向61家重点民企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04-02
美联储古尔斯比:如果能够度过这段不确定时期 经济的潜在强劲仍然存在04-02
亨通集团能源铜基新材料项目在安徽广德开工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