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今天,是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纪念日,六十年一甲子,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红旗渠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从1965年红旗渠的建成到如今数字+文旅的创新模式,林州实现了从红色精神到文旅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了全国文旅融合、转型发展的典范。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梁钰杭:这里是青年洞,是六十多年前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最为艰巨的地段,当年修渠时,300名青年突击队员在没有任何机械的情况下,在这里苦干了一年零五个月,才有了“人工天河”在脚下流淌,现在,这早已不是简单的灌溉工程,它变成了一本摊开的教科书,游客们来到这里,能看得见过去的苦,也能摸得着精神的光。
当前辈们战天斗地的前线化身成了文旅融合的“活态博物馆”,游客们通过参观一次红旗渠纪念馆,坐一次穿山而过的游船,观看一场凌空除险的演出,完成了对历史的回望。而少年们也通过体验抡一次开山锤、抬一次太行石,重温了修渠岁月。
安阳市第八中学学生 贺夕岚:我们现在只是体验,就已经感受到了这份不易了,那么前辈们在修渠的时候,肯定也是用血汗去修建出来的,我感受到了他们非常伟大。
红旗渠建设者 郭秋英:今天看到了我们学生的这种勇气使我很高兴,虽然我们的学生,都还很年轻,但是他们也在用红旗渠的精神,用于他们的学习。
如今,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已成为解码林州文旅创新发展的深层引力。依托“红旗渠精神”,林州不断“上新”,创造性地打造了红旗渠水电站沉浸剧目,新开演的大型实景演出《太行红日》,也有望成为下一个文化新地标。
《太行红日》大型实景演出导演 陈磊:我们补充到的可能是在纪念馆、青年洞这些景点之外,一个对人的探索,就是说回到60年代的时候,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他们该怎么想,我们就把那种青春的力量给呈现出来。
红旗渠这条精神渠,不仅流到人们的心里,也流进了太行山深处,曾经偏僻逼仄的石板岩镇,现在因为绿水青山的美景和“中国画谷”的金字招牌而声名远播。
湖南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王益武:红旗渠精神跟这个山水精神很结合,很浑厚很坚毅,所以它更是又适合于我们创作。
大量的写生师生和游客涌入,给这个小镇带来了泼天富贵。不少过去穷得都不敢说自己是石板岩人的当地人,抓住了机遇,开起了民宿。
安阳市林州市石板岩镇安之若宿经营者 申高亮:这几年受益于中国画谷,全国各地游客也逐渐多了。我们民宿的话,去年接待游客就超过7000人次,营收的话就是100多万元。
越来越多的石板岩人完成了从“逃山”到“守山”的蜕变,他们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拼劲,让贫困山村摇身一变成为了艺术天堂。
太行山写生产业协会会长 杨凯:一开始我们每年是62万人次的写生,在去年达到了119万(人次),可以说翻了一倍,现在我们写生基地一共是141家,同时可以容纳15000人的吃住。
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林州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奏响红绿交响最强音。2024年,林州共接待游客190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110亿元。
安阳市林州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党组书记 局长 宋上举:2025年随着红旗渠机场的开通,我们进一步拓展了北上广深的航线,同时,我们太焦高铁的通车,每年可以给我们提升游客大概200万人次。下一步林州将继续做大做强红色研学、绿色生态、蓝天滑翔“红绿蓝”三色旅游品牌,进一步丰富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相关文章:
海外人士广西“三月三”畅玩“不夜歌圩”04-06
江苏各地“春日经济”勃发,释放别样春光04-06
六百年布依族村寨开启“赏花经济”04-05
快来白玉公园赴一场与晚樱的春日之约,正是观赏的最佳时期!04-05
西藏林芝:雪域桃源春意浓04-04